重點研究領域-ag凯发旗舰厅

澳門野外站以澳門海岸帶生態環境(大氣、水、沉積物/土壤)的污染成因與氣候變化相互影響等領域研究作為學術發展方向, 重點研究領域包括:

  1. 澳門野外站大氣環境科學觀測—澳門野外站具備氣象與大氣邊界層參數觀測、氣溶膠理化性質觀測、大氣氧化性和臭氧化學觀測、溫室氣體監測、觀測技術研究和應用示範五大功能。
    未來5 年,澳門野外站將綜合利用多參數、立體、高時間分辨的大氣環境觀測裝備,耦合化學、光學、譜學與模擬等技術提升大氣物理要素和大氣化學成分協同觀測能力,開展多個關鍵指標的綜合立體科學觀測,並具備與國內外大氣綜合觀測研究站開展聯合觀測的能力,以釐清亞熱帶季風控制區域與高度城市化區域大氣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傳輸特徵和機制,識別海陸交匯界面大氣污染的來源與成因,探索大氣污染與氣候變化的雙向反饋過程與機制,為區域大氣複合污染和氣候變化協同應對提供長期科學數據和技術支撐。
  2. 澳門野外站近岸水環境科學觀測—澳門野外站具備水環境物理性質觀測、水環境污染觀測、水動力及光學性質觀測、觀測技術研究和應用示範等四大功能。
    未來5 年,澳門野外站將針對粵港澳大灣區水體、沉積物及海岸帶污染形成機理的特殊性、綜合性和復雜性,在澳門近岸水域開展多指標綜合定位觀測和流動監測。以多指標長期觀測工作為重要基礎,支持水體-沉積物“輸入-輸出”過程分析和水生態系統時空過程與退化成因研究,識別海岸帶水體和沈積物中的重要污染物及生態風險,明晰污染物聯合脅迫下近岸水生態系統的響應與影響關鍵因子,探索藍色海灣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的關鍵技術,支撐海岸帶生態修復和環境綜合整治解決方案。
  3. 澳門野外站土壤及沉積物監測—跨介質環境過程決定了土壤/沉積物與水環境中污染物的賦存形態和時空分佈規律,多界面和多過程耦合的環境過程和生態效應也與大氣中污染物傳輸、轉化和乾濕沉降等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在開展海岸帶大氣和水環境多項關鍵性和前瞻性指標綜合科學觀測的基礎上,進行海岸帶土壤及沉積物理化性質和演變趨勢監測,以釐清污染物跨介質環境過程和生態健康效應。
    澳門野外站將置設土壤及沉積物採樣點及監測帶。在澳門陸域採用1×1 km2 網格佈點,每一個網格內根據優勢土地利用類型(公園、保護區和山地、交通區、海岸帶等)確定土壤環境採樣點。沉積物採樣點位與水環境監測點位一致。並在澳門野外站所在區域設立陸地和水域監測樣帶開展長期觀測。
  4. 澳門野外站生物監測—針對港澳大灣區區域大氣污染、流域水體污染和土壤/沉積物污染及氣候變化對海岸帶生態環境的脅迫作用,開展多種生態環境評估及生物生境調查,耦合污染物的形態特徵及環境行為,建立海岸帶生態環境風險評估體系,並對赤潮等災害的發生建立預警機制。

澳門海岸帶生態環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聯繫我們

澳門海岸帶生態環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辦公室:澳門氹仔偉龍馬路
    澳門科技大學
    a座行政大樓a309室

電話:(853) 8897-1178

電子郵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