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科技大學文體發展辦公室與人文藝術學院主辦的「藝術大講堂」系列講座之「看見的力量」於2024年11月19日下午在澳門科技大學n101大禮堂成功舉辦。本場講座邀請到mapping工作坊發起人、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博士生導師、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設計學院兼聯教授何志森主講。
講座伊始,何志森教授根據是否能看到事物背後的能力這一條件,將「看」與「看見」進行區別,而後結合自身參加鄉村振興會議的經歷,講到自己作為設計師面臨的一些矛盾以及村民眼中的設計師形象,點出創作過程就是從「看」到「看見」的過程,「看見」是所有改變的前提。
隨後,何教授介紹了自己參與廣州康樂村改造的經歷。即通過合作將城中村的碎布廢料來做成花朵,並將做出的花朵種植在了無人在意的建築垃圾堆中,引起大家對城市空間利用的思考。
在這之後,他談及大孟社區民眾花園項目,將居民不要的器具作為種植花朵的容器。他結合在香港「跟蹤」老人的經歷,談到他通過不同人的眼睛來看到每個家庭與城市的連接。進而提出如何重新使用「種植」的方式創造一個能够唤醒在地者主體性和社區意識,觸發人與人靠近和相互連接的媒介。他通過講述看電影等與村民建立連接的方式,闡釋「參與」這一概念並不是邀請對方加入到你早已規劃好的設計流程中,而是需要自身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世界裡。
在問答環節中,一位同學提出如何平衡「看見」與「改變」二者。何志森教授解釋道,「看見」是改變的前提,雖然並不是促成改變的根本。但其方向也值得人們關注,否則會走向錯誤的方向。故而要從整體出發,以不同的角度去「看見」世界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