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理科小子的“七子之歌”——澳科大何禮波校友的故事-ag凯发旗舰厅

何禮波

資訊科技學院 2011屆理學學士

澳門科技大學北京校友會 會長

光合資本 合夥人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母親,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要回來,回來”。許多年後,曾經身為澳科大音樂學會會長的何禮波,依然清晰地記得這首《七子之歌》的歌詞,以及在來澳門前以校合唱團成員的身份在澳門回歸時一遍遍唱起這歌的情景。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們的人生,與歷史的進程緊密聯繫在了一起”,多年後,何禮波談起在澳科大的歲月,由衷地感歎道。

緣起《七子之歌》

1922年至1925年,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親身體會到很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更激起了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他於1925年3月的歸國前夕,選擇了7個為外虜侵佔的中國港口,寫下了組詩《七子之歌》,一方面是替這離開祖國懷抱的7個地方抒情,另一方面,更是抒發自己的羈旅之情。其中《七子之歌——澳門》是該組詩首篇。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澳門上空冉冉升起。那一年,何禮波是高中學校合唱團的一員,從排練到正式演出,《七子之歌》唱了不下百遍。開放與包容,籍著歌詞,何禮波留下了對澳門最初的印象。

2007年,澳門科技大學第一次在湖南招生,在高中時已喜歡鼓搞電腦、編程的“理科小子”何禮波放棄了內地學校的選擇,在與家人充分溝通後,最終選擇了澳科大,並選擇了資訊科技學院。“澳門作為一個中西方文化交匯的國際化舞台,承辦了許多的國際活動與賽事,如2008年奧運聖火環遊澳門,是睜眼看世界的‘大’平台。澳門開放的環境,也能拓寬自身視野,使看問題的角度更加多元化。同時,澳門科技大學在當時也已嶄露頭角,呈欣欣向榮之勢。”

在繽紛的校園生活中三觀悄然養成

當真正踏上澳門這片熱土時,何禮波終於印證了當初自己對澳門的印象原來如此分差不離。在澳科大的每一天,每一年,對澳門懷有的印象與感情更是日漸加深。

“在這精彩的四年大學生活中,我不僅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更得到了充分的鍛煉,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漸定型。”

大一期間,學校音樂學會資訊部招攬電腦相關人才,僅有過合唱隊經驗但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何禮波就這樣意外進入了音樂的世界。從普通的成員,逐步成為了學會會長。“在音樂學會的經歷對我日後的工作影響很深,從最基礎的資訊崗位,我逐漸獲得了橫向拓展的機會,學會的活動涉及到的宣傳、企劃書撰寫,執行時事無巨細的觀察與把控,如何團結學會的每一個人,發揮他們的特長”, 在音樂學會任職期間,何禮波經歷了四次“流行歌曲大獎賽”。從參與者到統籌者,何禮波身上肩負的責任也越來越重。每次經歷都是何禮波一次蛻變的過程,也讓他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需要依靠團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2010年學生會音樂學會活動照片

不過單依靠團隊的力量是不夠的,何禮波表示,也正因為澳科大給予的開放包容的氛圍,在他和團隊的努力拓展,音樂學會的活動獲得了學校各部門的支持。何禮波也充分感受到了澳門各界人士對澳科大學子的厚愛,如中聯辦、文化旅遊局、教育局、青聯、工會、音樂人等等。這堅定了何禮波在畢業後立志反哺母校及回饋澳門社會的選擇。

專注“產學研”聯動

在我們表達對未來的困惑時,唐教授回顧了資訊科技幾十年來的發展,指出21世紀資訊產業大有可為,建議我們在資訊產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潛心鑽研,應擯棄“拿來主義”,做自主可控的“硬科技”。

唐澤聖教授是澳科大創校成員之一,曾擔任資訊科技學院院長。在唐教授九秩華誕之際,何禮波在祝賀詞裏表達了對唐教授給予人生指引的感恩之情。

在澳科大的四年,何禮波就讀了軟體技術及其應用專業。就讀期間,他逐漸意識到“技術能否‘走出來’不單取決於技術本身,而還要看其是否能實現產業化。畢業後,何禮波毅然前往英國雷丁大學亨利商學院繼續進修,並選擇了市場行銷學與國際管理。

在英國進修1年後,何禮波選擇定居北京。北京是高新資訊科技的資源重城和思維腦洞碰撞的場域。2021年,何禮波加入了光合資本,他和他的團隊一直投身“產業 金融”的踐行,並專注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也挖掘了一批細分領域的龍頭。

閱讀,是何禮波在繁忙工作中最大的休息和學習。他最近在讀的是瑞·達利歐(ray dalio)的《原則》。瑞·達利歐是華爾街投資大神、對沖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在《原則》一書,他從多角度、立體地闡述了生活、工作和管理的原則,而書裏關於生活、公司管理,以及人生志向的闡述,也讓何禮波有著很多的共鳴。

“我希望能在‘產學研’聯動上,成為母校、校友企業、金融資本之間的紐帶,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何禮波堅定地說。

讓昔日同窗相知相助

2017年12月10日,澳科大北京校友會成立,澳科大副校長、校友會聯合總會會員大會主席龐川教授寄語:校友與母校共頻共振,相知相助。

▲2017年北京校友會成立儀式照片

何禮波是北京校友會會長,校友會經歷籌備到終於成立,整整3年。從最初的微信群,到線下的活動,聚人也聚心。畢業後到北京工作,儘管北京與澳門的物理距離甚遠,但何禮波的內心與母校的聯繫卻不因為客觀條件而減少。因為有過音樂學會會長的經歷,何禮波與很多校友都有不錯的感情和日常的聯繫。於是,便自覺做起了聯繫人,用微信群把在北京的校友都拉到一起。校友會也從微信群逐漸發展為實體的校友聯動聯誼平台。

何禮波在校友會成立儀式上表示,澳科大北京校友會將秉承母校“意誠格物”的校訓,以服務校友為使命,為北京校友營造暢通的交流管道、舉辦豐富的聯誼活動、打造高效的資源對接平台。加強校友與校友之間、校友與母校之間的聯繫,讓昔日同窗相知相助,共創人生和事業發展的輝煌篇章。

在變局中把握人生

選擇澳門,入讀澳科大,何禮波總會把當初這個選擇放進大的歷史進程中審視。同樣,他也希望學弟學妹們在愛國愛澳赤誠之心下對自己在澳科大的四年做好計畫擁抱變化。何禮波為學弟學妹們留下了三點建議,一、夯實自身的專業技能;二、積極擁抱澳門社會,從澳門看世界;三、積極參加澳門各項活動,把握機會。

“在作人生的重大選擇時,要前瞻性地做好職場和生活的各項規劃”,何禮波留給後浪們的話簡單而鏘鏘有力。

网站地图